新闻中心
News Center10月29日,2023能源安全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发布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简称“产学研促进会”)主办,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力”)承办。会上,中国电力6项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展现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态势,全面开启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型的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新篇章。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在发布会上表示,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进步。中国电力举办创新成果发布会,既是面向社会公众和股东,对创新进展的一次集中汇报,也是邀请各行各界,携手共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份邀请函。
国家电投新能源总工程师,中国电力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中国产学研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贺徙围绕“能源安全科技创新”发言,分享中国电力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尽科技创新型能源央企之所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在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征程上,所作出的担当实践。
贺徙表示,能源安全始终是广泛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它不仅是能源安全,还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两年前,中国电力发布新战略,开启了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两个赛道“加速跑”的新征程。两年来,中国电力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目标,还秉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加速科技创新突破,向全球合作伙伴、资本界以及全体股东所作出的承诺,将超额并提速兑现。
在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环节,贺徙与新源智储、新源劲吾、启源芯动力、新源清材、新源国臣、中电昱创6家中国电力新兴产业平台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正式对外发布《数字孪生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平台》《全彩光伏功能材料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交通与能源融合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电化学储能站专用灭火剂和高安全浸没式冷却液》《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以及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等科技创新成果。
在圆桌交流环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与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彤、北京市房山区副区长高武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中国电力副总裁寿如锋、新源清材首席科学家刘凯,围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引领未来能源”主题,深入开展交流对话,为能源电力打造“政产学研”融合创新产业链,提供深刻洞见和思路启发。
据了解,中国电力“独门绝技”远不止本次发布的这6项,还有“有序充电和超级充电解决方案、地热能安全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等一批极具行业代表性的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同时,解决世界级“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也即将产业化,让大家对科技与创新充满更多的期待。(记者 张佳兴)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
近十几年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发展,带动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研究员邱杰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医理工协同碰撞出的火花,让更多“中国制造”投入到临床当中。
孙友宏:钻探作为地质研究、资源调查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南极钻探领域,我国的技术与装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冰下湖清洁取样探测装备等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监测站——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2023年4月,北工大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与会企业发布技术攻关榜单,由北工大科研人员“揭榜”。纪姝婷团队与北京智同合作,成功研制出加工摆线齿轮的刀具,并依托国产机床,建立了高精度摆线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多个国际团队的研究也表明:肺损伤诱导的中间态肺泡干细胞与肺纤维化密切相关。
南美洲的一种肺鱼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大基因组的动物。通过将美洲肺鱼基因组与其他肺鱼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确定,美洲肺鱼每1000万年向其DNA中添加相当于一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史全研究员团队与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相变薄膜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化学交联合成方法,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开发出一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的本征柔性相变纤维。实际人体热管理实验表明,该柔性相变纤维具有优异的温度控制性能,为新一代智能调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吴惊香团队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研究已揭示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底物结合及抑制机制,但对吴惊香团队来说,“闯关”远未结束。
研究人员介绍,就像水龙头的阀门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晶体管也能够调控由电子或空穴等载流子形成电流的大小。研究团队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来提高电流密度,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威尼克斯人注册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